
文/罗华昌中医
古中医防未病,保民众大健康。
图片
在中医领域,肝癌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正气亏虚、气血瘀滞、痰湿凝聚以及毒邪内蕴等因素相互交织,共同推动着病情发展。虫类药凭借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与药用功效,在肝癌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们大多具备灵动走窜的特性,能够深入经络血脉,直达病所,发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搜风通络以及攻毒抗癌等作用,为肝癌治疗提供了独特思路与方法。
鳖甲
来源:鳖科动物鳖的背甲。
性味归经:咸,微寒。归肝、肾经。
有效成分与抗癌机制:鳖甲含骨胶原、角蛋白、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其中骨胶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免疫细胞功能,有助于识别和清除癌细胞;氨基酸可促进细胞新陈代谢,改善肝脏功能,同时某些氨基酸还可能对癌细胞有一定抑制作用。其软坚散结功效可能与调节肿瘤微环境,抑制肿瘤组织的异常增生有关。
功效: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用量:10 - 30g,宜先煎。
用药心得:肝癌患者病程久,常出现阴虚内热、肝阴不足及肝脏肿块坚硬的症状。鳖甲咸寒质重,入肝肾经,能滋养肝肾之阴,软坚消散肿块。临床常将鳖甲与青蒿、地骨皮配伍,青蒿善透阴分伏热,地骨皮凉血除蒸,三者合用,有效清除阴虚之热,缓解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症状。对于肝脏肿块明显者,将鳖甲与三棱、莪术相伍,三棱破血行气,莪术消积止痛,增强软坚散结之力,促进肿块消散。使用时需依据患者阴虚与肿块情况调整剂量,阴虚症状明显者可适当加大用量。
水蛭
来源:水蛭科动物蚂蟥、水蛭或柳叶蚂蟥的干燥全体。
性味归经:咸、苦,平;有小毒。归肝经。
有效成分与抗癌机制:水蛭主要含水蛭素、肝素、抗血栓素等。水蛭素能抑制凝血酶活性,阻止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从而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肝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防止肿瘤细胞的血行转移。同时,水蛭素可能通过调节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因子,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切断肿瘤营养供应,进而抑制肿瘤生长。
功效:破血通经,逐瘀消癥。
用量:1 - 3g,研末吞服。
用药心得:水蛭破血逐瘀力峻猛,对肝癌瘀血阻滞重症,如肝区刺痛、面色黧黑、舌质紫暗有瘀斑等疗效显著。因其有小毒且破血作用强,剂量需严格把控,体质虚弱者慎用。常将水蛭与桃仁、红花、当归等配伍,桃仁活血化瘀,红花通经活血,当归养血活血,协同增强活血化瘀功效,改善肝脏血液循环,抑制肿瘤生长。为防伤正,常配伍人参、黄芪等扶正之品,达到攻补兼施目的。瘀血症状轻者,可减少水蛭用量或与其他活血化瘀药交替使用。
全蝎
来源: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
性味归经:辛,平;有毒。归肝经。
有效成分与抗癌机制:全蝎含蝎毒素、三甲胺、甜菜碱等成分。蝎毒素中的某些多肽成分可能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膜结构和功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同时,全蝎的活性成分可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监视和杀伤能力。
功效: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
用量:3 - 6g,研末吞服,每次 0.6 - 1g。
用药心得:全蝎在肝癌治疗中,对缓解肝区疼痛和抑制肿瘤发展重要。肝癌患者肝区疼痛顽固,全蝎通络止痛可直达病所。临床常将全蝎与蜈蚣、僵蚕配伍,蜈蚣通络止痛、攻毒散结力强,僵蚕化痰散结,协同增强止痛和攻毒效果。搭配白芍、甘草,白芍养血柔肝,甘草缓急止痛,缓解疼痛不适。全蝎有毒,使用须严格控制剂量,从小剂量始,依患者耐受情况调整,不宜长期连续使用。
蜈蚣
来源: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肝经。
有效成分与抗癌机制:蜈蚣含蜈蚣毒素、氨基酸、脂肪油等。蜈蚣毒素可能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核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其所含的多种活性成分还可能调节机体免疫,增强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同时通过改善肿瘤局部血液循环,使药物更易到达肿瘤组织,发挥协同抗癌作用。
功效: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
用量:3 - 5 条,研末吞服,每次 0.6 - 1g。
用药心得:蜈蚣通络止痛和攻毒散结作用比全蝎更突出,适用于肝癌病情重、疼痛剧烈、肿瘤发展迅速者。临床常将蜈蚣与全蝎联合,增强止痛和攻毒之力,与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清热解毒抗癌药配伍,全方位抑制肿瘤生长。蜈蚣毒性大,使用需密切观察患者反应,一旦中毒,如恶心、呕吐、头晕等,立即停药并处理。剂量依患者体质和病情谨慎调整,不可盲目加大。
最后,希望朋友们再关注《杏仁弦道》及《华康中医馆》两个公众号,里面的内容同样精彩!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