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竞比分查询
  • 首页
  • 电竞比分查询介绍
  • 产品展示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你的位置:电竞比分查询 > 新闻动态 > 二战期间,欧洲“中立”国家是怎样支持希特勒的?
    二战期间,欧洲“中立”国家是怎样支持希特勒的?
    发布日期:2025-05-22 08:27    点击次数:151

    有人打趣说,5月8日是欧洲人怀念真正统一者的日子。其实,希特勒就像19世纪的德国一样,用武力和鲜血实现了欧洲的统一。这还涉及到一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表面上保持中立的国家,实际上它们也曾向希特勒的德国提供过支持。

    在欧洲这片大地上,西班牙、葡萄牙、瑞典和瑞士被大家认作是中立国家。说到瑞士,自1815年起就没正式卷入过战争,真是个典型的例子,咱们就从它开始聊聊这中立性到底是个啥。

    瑞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完好无损地保持中立,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它甚至在战争刚爆发前就和德国有了联系。纳粹那边其实是策划过一个入侵阿尔卑斯山共和国的计划,叫“Tannenbaum”,不过德国人觉得,要是瑞士能维持独立与和平,对他们更有利。结果,这个中立的瑞士就成了德国经济通往世界的一个闭路大门。

    在战争时期,德国和瑞士之间的金融关系有了几个小变化。瑞士的银行们开始为德国购置本国制造的军备提供贷款,金额也逐年上涨。你看,1940年德国一年内拿到了1.5亿瑞士法郎的贷款,但到了1941年2月,这个数就涨到了3.15亿;同年7月,贷款更是达到了8.5亿,让人咋舌!

    黄金贸易显得尤为关键。在纽伦堡审判时,前德国经济部长兼德意志银行行长沃尔特-丰克坦言:“只有在瑞士,咱们才能用黄金换取德国所需的资金。”那时候,纳粹手里掌握着大把黄金,主要是占领国家的黄金储备,还有从“敌人”那儿抢来的财富。再加上在战争期间,纳粹头目们在瑞士银行开设的匿名账户中,投入了大约150亿德国马克,啧啧,真是个天文数字!

    德国还得到了瑞士工业制造的不少产品。尤其是,德国从Oerlikon公司买了不少高射炮。一开始,法国还没投降,瑞士的公司本着诚实的态度努力跟双方做武器交易,可是德国给了威胁,说要切断煤炭供应,结果瑞士就不得不停止了跟法国的合同。之后,瑞士的国防工业基本上就只给德国服务了。英国人一度感慨,称瑞士就是“德国的兵工厂,咱们却没法轰炸”。

    瑞士这个地方,四面都被轴心国的地盘围了个严严实实,所以最终不得不跟轴心国的经济圈,特別是德国的经济,紧紧捆绑在一起了。瑞士的公司开始不断往德国供应各种东西,包括汽车、机车、机床、蒸汽机、电气设备、钟表,还有天文和大地测量的仪器,甚至无线电设备和其他通讯工具,更别说武器和弹药了。

    与此同时,纳粹也是不客气的,直接把瑞士的金融基础设施拿来当成军事工具了。美国的公司为了保障从美国运往欧洲的船只和货物,跟瑞士的保险公司签了再保险合同。像巴塞尔、苏黎世和日内瓦这些保险公司,要求美国的同行们提供货物的组成、出发时间和航线的具体数据。这些信息最后常常发现跑到了德国海军的总部,德国潜艇照着线索,直接把投保的船只、货物和船员一股脑儿送到了海底。

    对于瑞士而言,这些惩罚无非就是走个过场而已:1946年,瑞士勉强同意为与第三帝国的交易支付2.5亿美元的罚款。

    瑞典的“中立”状态也有些让人费解。除了这个国家一直以来都有浓厚的亲德情绪,个人关系也是关键因素。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五世娶了德国巴登的维多利亚公主,而赫尔曼-戈林的妻子卡琳-冯-康措直到1931年才去世,她可是出身于冯-罗森的贵族家庭。戈林在1923年和卡琳结婚后,还结识了瑞典上层社会不少重要人物呢。

    卡琳的亲戚雨果-冯-罗森可不是个普通人物,他可是斯凯孚管理层的一员。而且,卡琳第一次婚姻生的儿子也在斯凯孚旗下的一家公司打拼呢。这家公司总裁斯文-温格维斯特跟戈林私下关系也挺不错的。

    纳粹一上台,很多有头有脸的瑞典人都想和德国元帅戈林拉好关系。像国王的孙子维斯特博滕公爵、大企业家比尔格-达勒勒斯,还有瑞典首富阿克塞尔-温纳-格伦,这些人都纷纷加入了这个圈子。阿克塞尔还手握博福斯这家军火制造商和伊莱克斯这家电器公司呢。

    在二战时期,这家瑞典轴承大厂可就忙活了,往双方都供应产品,不过明显更偏德国。你看,斯凯孚全球生产的轴承里,足足有60%都运往德国。另外,斯凯孚在美国的子公司还参与了一些利于纳粹的暗中活动和间谍情报工作。那些德国间谍可是干了不少勾当,把偷来的蓝图和技术文件,通过瑞典的外交邮件,顺便寄回德国。美国那边居然没认真查这些邮件呢。

    说到斯凯孚在美国生产的轴承,那真是数量惊人,实际比官方说的还要多哈。多出来的轴承可就被运往拉美,结果被西门子和其他德企的子公司买下,再送回德国。这可不仅是斯凯孚一家,连瑞典的伊莱克斯公司也参与了轴承的转手买卖。那时候,纳粹每年能从这儿拿到差不多60万个美国制造的轴承,真是个不小的数字啊。

    说起来,瑞典和德国的经济关系可真是错综复杂,其中最重要的还得提到拉普兰北部的铁矿。这儿的矿石基本上是由斯凯孚和Enskilda银行掌控,买家主要就是鲁尔区的企业。瑞典总共给德国输送了大约3800万吨的铁矿石。历史学家们估计德国的每辆坦克或者火炮里,可能都有30%的瑞典金属。到了1942年,瑞典对外贸易的70%都是跟轴心国相关的,到了1944年,这个比例几乎飙升到了80%。另外,纳粹从欧洲抢来的几吨黄金,最后都存到了瑞典银行,战后只归还了一部分给原主,真是让人无奈。

    可瑞典的关系可不仅仅是和纳粹德国搞经济交易哦。想想看,1941年10月28日,国王古斯塔夫五世居然给阿道夫·希特勒写了封信,表示支持对布尔什维主义的“十字军东征”。而且呀,瑞典陆军总部在整个战争时期,也向德国驻斯德哥尔摩的武官提供了不少秘密情报。这个事儿听着就挺复杂的,让人感到有些唏嘘。

    德国第163步兵师全副武装穿越瑞典的土地,这事儿可真是对中立国的大大挑衅啊。记得在1941年6月25日至7月12日,这个师的一部分兵力可是从挪威调到芬兰,准备对苏联发起攻击。紧接着,成千上万的德国国防军士兵从挪威回德国休假,之后又返回瑞典。此外,瑞典的天空也时常成为德国空军的活动场所,德国军舰更是肆意在瑞典的海域航行。而瑞典海军甚至还为德国的运输船提供保护,可谓是深陷其中,实际上还和苏联海军搞了一场不声不响的较量呢。

    在1941年7月,瑞典成立了个大约800人的志愿营,算是加入了芬兰的军队,和苏联正面交锋。到1941年10月到11月的时候,这支志愿营还参与了攻占苏联海军汉科基地的战役。另一方面,数以百计的瑞典籍志愿者也加入了党卫军的多个师,如“诺德兰”师、“维京”师、“托肯科普夫”师、“霍亨斯陶芬”师,还有“查理曼”师。特别是诺德兰师里的瑞典连队,在列宁格勒附近、库尔兰、波美拉尼亚和柏林跟苏军的战斗中,成了个响当当的名号。

    二战一爆发,葡萄牙这国家就遭遇了不小的压力。本来自1386年签的《温莎条约》就让葡萄牙和英国之间的关系紧密,英国总是保证葡萄牙的殖民地不会被侵犯。可与此同时,葡萄牙和它身边的邻居,佛朗哥主义的西班牙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葡萄牙的独裁者安东尼奥·萨拉查在西班牙内战的时候可没少给佛朗哥政权捧场,加上他政府的法西斯性质,让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对他也是刮目相看。

    二战那会儿,萨拉查心里有三个大目标:一是让葡萄牙躲得远远的,别卷进战争,免得德国或西班牙来侵犯(那时他最怕的就是被逼到在亚速尔群岛流亡执政了),二是尽量从这场战争中捞点钱,最后就是不让国家受到啥损失。

    1939年9月,萨拉查明确表示,跟伦敦签的老同盟条约并不代表葡萄牙就得自动帮盟国参战。这事儿他早就和英国聊过,英国那边说他们在即将来临的战争中其实不指望葡萄牙帮忙(而且当时他们也没法子支援葡萄牙)。葡萄牙宣称的中立状态,让他们能够同时跟两个对立阵营搞合作和贸易。

    这事儿主要跟钨扯上关系,那个时候葡萄牙可是钨的重要生产地之一。说到葡萄牙在钨矿问题上的“中立”,其实是这样的:德国工业获得了葡萄牙钨矿出口的差不多75%,而英国这边只拿到了25%。尽管两边都是结了正式的联盟,还对这事儿提出了强烈的抗议。

    在1941到1944年期间,葡萄牙和德国签了个秘密协议,每年约送2000多吨钨,这可占到纳粹德国最低工业需求的60%呢。这一波操作可真是让葡萄牙的经济给蹭蹭地涨起来,银行和企业都赚了不少钱。直到1944年6月,盟军对萨拉查发出严厉的经济制裁威胁,葡萄牙才算彻底停止了对双方的供应。

    葡萄牙还有个重要的战略资源,那就是亚速尔群岛。对于德国来说,这地方可真是个理想的潜艇基地,也是一块“美洲计划”的空军基地,德国空军想在美国东海岸搞轰炸,得靠这儿。对盟军来说,掌握亚速尔群岛对保护大西洋中部的补给线,以及即将进行的欧洲入侵也是至关重要的。

    甚至在开战之前,德国海军就已经利用亚速尔群岛给他们的潜艇补给了。德国的情报机构还搞了个假冒的全球海上补给网络,叫Etappendienst,专门为他们打算在即将来临的冲突中留在海上的战舰提供各类服务。这个网络的一个重要据点就是位于亚速尔群岛法伊尔岛的奥尔塔港,伪装成海事官员的德国特工就在那儿为德国的航运公司工作。不过到1943年秋天,亚速尔群岛已经被盟军掌控,先是设立了一个英国空军基地,随后又搞了一个美国空军基地。所以说,二战时期的葡萄牙,说它是个中立国,不如说它奉行了“两头通吃”的策略。

    不少人觉得,葡萄牙在保卫西班牙在二战中的正式中立上,起了很大的作用。要说到这事,得提1939年3月,萨拉查和佛朗哥签了个《伊比利亚中立条约》,这条约可真是把伊比利亚半岛推到了希特勒的势力范围之外的关键道具。

    在1939年9月到1940年6月这段时间,也就是“奇怪的战争”时期,佛朗哥一直强调西班牙要保持中立。等到1940年6月,德国输给英法后,西班牙的态度更加明显,算是自我标榜为“非战争国家”。直到1943年10月苏联的卫国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情况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佛朗哥才把西班牙重新定义为中立国。

    这嘴上说得平衡,其实藏着西班牙在战争中支持纳粹的真相。要说1941年6月22日,那天正是纳粹德国攻打苏联的日子,西班牙的外交大臣苏尼耶谈起佛朗哥的看法时,直言不讳地表示:“西班牙政府对打击布尔什维克俄国的斗争开头感到非常满意,并且同样对德国踏入新的艰难战争表示同情。”

    “非战公约国”这边可真忙,派出了三个志愿编队去帮德国国防军打苏联。其中最大的一支,大家都称它为“蓝师”。法郎党人和法西斯党员可都有个标配:蓝色衬衫加红色贝雷帽。就这么着,1941到1943年间,大约有4.7万名西班牙的官兵加入了这个部队。还有个萨尔瓦多中队(我们叫“救世主”)也是和蓝师一起成立的。西班牙的第一批飞行员在1941年7月30号顺利降落在柏林的滕佩尔霍夫机场。到了1943年11月中旬,西班牙“蓝色军团”也凑齐了2500人,交给德国国防军调遣。与“蓝色师团”不一样的是,这蓝色师团在东线的驻扎情况是偷偷摸摸的,西班牙民众根本不知道。

    马德里和柏林之间的经济合作那可真不简单。德国从西班牙进口了不少铁、锌、铅矿石,还有黄铁矿、铅、锡、汞和钨精矿。通过西班牙和葡萄牙,德国顺利拿到了来自南美和亚洲的关键资源。1942年,他们还通过西班牙从荷属印度获得了相当数量的天然橡胶。此外,西班牙还把大量来自美国的汽油转手卖给德国(有些资料指出,标准石油公司给轴心国的石油产品甚至比盟国还多;这个说法倒是值得斟酌,不得不提的就是洛克菲勒家族与德国的交易确实存在)。就算在希特勒战败之后,佛朗哥的支持也没一下子断掉——毕竟,他的政权里不少追随者都是通过西班牙到达拉丁美洲的。

    #历史冷知识# #历史回眸#说到马德里和柏林的经济合作,听说这段历史还真有意思。德国从西班牙进口了不少矿石,像是铁、锌和铅,还有种叫黄铁矿的东东,外加一些精矿,简直都是宝贝。为了顺利拿到南美和亚洲的资源,德国还通过西班牙和葡萄牙打通了渠道。1942年,西班牙居然帮德国从荷属印度搞了很多天然橡胶,真是让人咋舌。另外,西班牙还把大批从美国进口的汽油卖给了德国,这条后门做得可真高明。有些资料甚至说,标准石油公司给轴心国的石油比盟国还要多,这可真让人起疑。可就连希特勒都战败了,佛朗哥的支持也没快速断掉,因为他那帮追随者不少是通过西班牙走的是去拉丁美洲的。这样一来,历史的哪些角落里都藏着不少故事呢!



    Powered by 电竞比分查询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